新聞中心
新聞中心
首頁 新聞中心 集團動態(tài)
集團動態(tài)

6人當選!

2024-10-10

以學益智,以學修身,以學增才

在最新發(fā)布的第十五批

首都市民學習之星名單中

北京建工6名職工上榜

至此已有38名北京建工人獲此殊榮

向榜樣學習,向榜樣看齊!

 

 

王超

北京建工三建公司塔吊司機、“王超起重吊裝技能工作室”負責人

18年來,他始終堅持學習不止、“充電”不斷,先后參與了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、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30余項工程建設。在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,他苦練塔吊操作技能,成功完成“雙機抬吊”,將重達90噸的鋼梁安裝到42米高空,誤差不到3毫米。在參加全國工程建設行業(yè)吊裝技能競賽時,他在25米高的塔吊上用時358秒完成了“水箱定點停放”“吊物桿道內運行”“空中擊落障礙物”三項比賽內容,一舉奪得冠軍,創(chuàng)下全國比賽的最佳紀錄。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中,他創(chuàng)新性地將導鏈安裝到塔吊吊鉤上,提前10天完成了看臺板的安裝任務,為工程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。截至目前,在不到一平方米的“方寸空間”里,他累計工作時長達到6萬多個小時,吊運的物料和構件超過55萬噸,并保持“零工傷”“零事故”,先后獲得全國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行業(yè)技術能手、首都勞動獎章、第三屆“北京大工匠”、全國工程建設行業(yè)吊裝技能競賽冠軍、北京市總工會“先進個人”等榮譽。

 

付雅娣

北京建工總承包部總工程師

她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科技攻關,運用智能建造技術,攻克了劇院類建筑特種混凝土結構、大跨度空間鋼結構網殼施工等技術難題,助力北京藝術中心斬獲全球“智造”最高榮譽——歐特克全球大獎,為首都北京“文化中心”“國際交往中心”建設添磚加瓦。面對極高的聲學效果要求,她帶領團隊在70項專業(yè)系統中深化應用BIM模型系統,通過運用激光掃描、專業(yè)聲學模擬軟件等方式,助力建筑呈現頂級聽覺盛宴。施工中,全專業(yè)、全要素、全過程應用BIM+智能建造技術,在全球建筑工程領域首次實現遠程自動控制探傷,實現了鋼結構高精度安裝,節(jié)約用鋼量1300余噸。團隊取得專利、工法、軟件著作權等近50項,發(fā)表成果42項;個人參編《智慧工地評價標準》,取得國際領先水平科技成果1項、國際先進水平科技成果1項、北京市工法3項、專利20余項,發(fā)表多篇核心期刊及國際期刊論文。她堅持“建樓育人”企業(yè)宗旨,帶領激勵年輕員工在學中干、干中學,原來的青年突擊隊裂變成兩支團隊,年輕的隊長們帶領著新的隊員繼續(xù)奮戰(zhàn)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這片熱土上。

 

司波

北京建工建研院結構所所長

多年來,他在預應力鋼結構施工技術、結構監(jiān)測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科研開發(fā)和工程實踐工作,先后參與北京工人體育場、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、柬埔寨國家體育場、印尼國際體育場等國內外重大工程建設,提升了中國技術在國際領域的影響力,創(chuàng)造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。在預應力柔性結構施工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方面,他帶領團隊研發(fā)了輪輻式索結構的張拉成形方法和張拉裝置,其中“索承網格結構的施工技術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成果應用于全球首個索承網格結構——徐州市奧體中心體育場、全球最復雜的索結構體系——卡塔爾世界杯盧賽爾體育場等30余項國內外體育場館工程中。他帶領團隊研發(fā)了結構三維可視化實時監(jiān)測系統,應用于國家會議中心二期、蘇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等30余項工程中。他積極推動預應力技術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究應用,參與了國內第一個風電裝配式混塔的設計、縮尺試驗和樣機監(jiān)測工作;完成安徽阜陽三峽新能源電場項目185米塔架樣機安裝,創(chuàng)造全球陸上風電塔架高度新紀錄;完成全球首例“海上光伏柔性支撐體系”——溫州灘涂光伏柔性支架結構體型的仿真分析和施工安裝工作,為發(fā)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。

 

宋寧(左一)

北京建工五建集團總經理助理、永豐數字融合科技中心項目黨支部書記、項目經理

16年來,他扎根一線,從技術員、技術主管,成長為項目總工程師、項目經理,先后參建國際財經中心、航天城127#綜合科研樓、沈陽華晨寶馬lydia工廠等重大工程建設,參建工程獲得魯班獎、詹天佑獎、中國安裝之星、中國鋼結構金獎等省部級獎項20余項。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項目施工中,他帶領團隊先后攻克了430噸鋼結構大桁架累計提升和C80高拋自密實混凝土澆筑等多項技術難題,研發(fā)了施工電梯90度異型錨固技術,并在鋼結構工程施工中成功實現首次應用。為完美呈現清水混凝土裝飾效果,他深入學習相關規(guī)范,研究論文文獻,多次到混凝土攪拌站進行試驗,最終找到適合的配比,技術成果“大直徑鋼管柱現澆薄壁裝飾清水混凝土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。他個人獲得茅以升科學技術獎——建造師獎、北京市優(yōu)秀項目經理、北京市優(yōu)秀建造師等榮譽,取得發(fā)明專利5項、實用新型專利15項,省部級工法2項,在核心期刊發(fā)表論文5篇,參編規(guī)范與標準3項。

 

姜瑜

北京建工市政集團市政科技公司工程材料研究所負責人

自參加工作以來,她始終勤于學習,善于鉆研,帶領團隊自主研制(發(fā))了地下工程滲漏水治理、盾構耗材、工程渣土資源化再利用等20余項新材料及新技術,成功應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(qū)肥槽回填工、北京地鐵22號線8標渣土處理等30余項工程中,構建了產學研用一體化創(chuàng)新體系,用前沿材料和技術為急難險重工程建設提供先進方案。為了解決地下工程滲漏水問題,她帶領研發(fā)團隊與時間賽跑,近2萬次試驗、3萬組數據,最終研制出的材料在20秒內成功封堵滲漏,效果顯著。由她帶領團隊研發(fā)的新型土壤固化劑,一小瓶就可以處理670方土。針對曹妃甸工業(yè)基地吹填軟土,她通過數百組室內配合比試驗,實現了固化后承載力值比設計要求提高了10余倍的成效。此后,她繼續(xù)刻苦鉆研,形成了基于土壤固化劑系列材料與技術,將其應用從路基固化,拓寬到了工程渣土綠色低碳處治和資源化再利用領域。她主持北京市國資委產業(yè)化項目等科研項目30余項,其中10項課題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取得發(fā)明專利16項、實用新型專利55項、軟件著作權12項,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(fā)表論文近30篇,獲得全國公路學會微創(chuàng)新金獎等獎項30余項,入選中施企協“工程建設科技創(chuàng)新青年拔尖人才”。

 

譚磊

北京建工市政路橋科技發(fā)展公司三檢所智慧檢測監(jiān)測中心主任

他長期從事軌道交通安全監(jiān)測領域GIS系統開發(fā)、新型測量設備研制、遙感算法研究及應用等技術研發(fā)與應用推廣工作,并將“北京經驗”推廣到了武漢、成都、沈陽、紹興等地,勇當軌道交通安全監(jiān)測領域的“智慧先鋒”,創(chuàng)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他率先提出基于GIS的地鐵工程安全監(jiān)測數字孿生模型,實現了北京地鐵實體的動態(tài)數字孿生模型構建。在南水北調輸水工程穿越地鐵監(jiān)測、冬奧專線京張高鐵盾構段穿越地鐵監(jiān)測等重大工程中,該模型預判了地鐵的結構安全狀態(tài),并提出了相應的養(yǎng)護管理對策建議,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持。他堅持科技創(chuàng)新驅動,構建了軌道交通工程空天地一體化安全監(jiān)測平臺,實現了對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期的地表形變進行高精度監(jiān)測,應用于北京東六環(huán)入地改造超大直徑盾構、東城區(qū)72棟老舊房屋結構安全智慧監(jiān)測等項目中,為首都軌道交通工程建設、運行和城市更新行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。

 

 

“首都市民學習之星”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組織評選,旨在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,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學習觀、教育觀和人才觀,倡導全民終身學習風尚,為營造終身學習氛圍起到示范引領作用。評選在各單位推薦基礎上,經過專家評審、征求意見、社會公示等環(huán)節(jié),全市共評選出100名“首都市民學習之星”。

 

  干一行愛一行,

  鉆一行專一行,

  努力成為善于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

    崗位能手、行家里手!

 

 

本文圖片及文字版權歸北京建工所有,轉載請注明來源!

內容策劃:北京建工黨委宣傳部

最新消息

我們不僅僅是建筑工程承包商,我們更致力于成為城市建設綜合服務提供商。

建樓育人是我們的企業(yè)宗旨,我們努力為員工的成長與發(fā)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。